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华育国际教育集团,双方强强携手启动了国家紧缺IT人才培养工程。
尽管目前我国的IT人才培养机构林立,但能达到企业所需人才要求的却十分紧缺,为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与华育国际教育集团,联合创建的国家紧缺IT人才培养工程应运而生。其特色在于:1、真正实现“实训”教学体系——案例教学、项目实战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强调学员的开发、动手能力;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适应企业多元化的需求,开发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使每位学员在就业之前就能掌握用人企业的个性化需求;3、教材研发的国际化——教材由美籍华人廖伯程博士联合国内知名IT专家担任设计师,同时也结合了印度、清华以及华育国际多年的教学特点;4、企业与劳动部等多家政府单位的结合——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强强联合,推动国家紧缺IT人才培养工程。
华育国际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内进行职业IT工程师培训最早的实施单位之一。在业内率先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定期举行校园招聘会,目前已经和国内众多知名软件企业达成定向人才培养和输送协议,包括联想、大赢家、中企动力、YEEPAY、联众等。在天津、山东、江西、辽宁、黑龙江等地华育国际均设有分校,和所有品牌教育机构不同的是,华育国际全国分校都采用直管方式,从而保证了各所分校的市场、教学、实习、就业真正意义上的“一盘棋”,经过6年的长足发展,目前有专职教师数百人,教辅人员近千名,在校生近万人,毕业学员达到2万人。
在谈到紧缺IT人才的培养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袁彦鹏同志指出:目前,我国IT行业人才供求矛盾相当突出,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一线的实用型IT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2005年9月,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印发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国人厅发〔2006〕8号),根据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要求从2006年至2010年,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12万人次左右,6年内共培训信息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60-70万人次左右。毫无疑问, IT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政府的努力以及企业的参与,才能筑起IT人才队伍的高楼大厦,才能实现IT行业的蓬勃发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单位,具有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业务的职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宋连辉同志强调:首先携手华育,走联合之路,双方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双方会探索出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的好模式、好机制;其次抓住当前IT紧缺人才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从实际出发,全力培养从事软件基础工作的一线人才。
华育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张大力指出:实训模式对于中国IT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注重以培养学员过硬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真正为企业输送合格的,IT紧缺人才,并表示华育国际将永争第一,做别人做不到的教育!
作为与华育国际多年合作的企业代表,汇软科技总经理佟世达指出:6年来主要是看到华育国际良好的学习环境、设施以及优秀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口碑,此次合作必将对于培养一批实用的专业软件人才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加此次IT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仪式的嘉宾还有华韩联盟国际公司李东民社长、浪潮集团招聘主管罗森、中国数码人力资源总监张谦为等。
此次双方的合作对于推动我国紧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建设和人才就业问题必将意义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