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人力资源经理的战略思维学习
 
上海 冯丽娟
021-61601888-8588
jennifer.feng@51job.com
北京 王剑
010-58273388-6839
edy.wang@51job.com
深圳 王珊
0755-83783831
sunny.wang@51job.com
 
 
 
最佳人力资源战略典范及及优秀企业展示
主评人:颜杰华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杂志主编
评选标准:

1.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的定位和角色清晰,具有重要的决定权,并清晰组织所需要的能力;
2.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战略有效地匹配和整合;
3.人力资源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关键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又是否具有独到的行为。   


人力资源的三个战略角色
    万科在1984年成立时就提出,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由于资源、背景与竞争对手不同,万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万科唯一依靠的是人才。2001年,万科对人力资源部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提供相应支持帮助公司实现战略:1)管理者的战略合作伙伴;2)企业内部变革的推动者;3)方法论的专家。相应的,万科人力资源管理角色需要由“行政事务导向”转变为“战略业务导向”,由“秘书”角色成功转型为“业务伙伴”角色,而且需要建立战略人力资源体系,即把公司战略宣导、文化沟通、干部打造、员工培训等方面在集团层面完成统一。不仅如此,万科集团还赋予人力资源一项特殊的权力——一票否决权,即如果在开设新项目时,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没有与之相匹配人力资源,那么他就可以有权否决这个项目。在整个万科集团包括董事长在内,只有解冻拥有这样的权力。
    2004年万科提出新一轮的十年目标:继续领跑中国房地产市场,实现精细化和有质量增长的目标。到2014年,万科的销售目标将由2003年的63亿达到1000亿元,利润达到100亿元,全国住宅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1%增长到3%。在“做千亿级企业”的目标下,万科人力资源管理者又提出了三个新的战略目标:1)寻找和培养千亿级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2)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以保持万科核心竞争力;3)保持和调整企业文化,使之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1、集团的组织建设符合公司的战略趋势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万科需要考虑改变经营方式。以往一个公司管理三五个项目,基本每个项目配置一个项目经理、8个工程管理人员。当公司拓展到需要管理十几个以上项目时,传统架构不再合适,公司将不再按照项目管理,而更倾向于按品类管理。新的组织结构分为四条主线:产品线、运营线、管理线、监控线。产品线负责从产品的客户分析,规划设计,到工程管理,营销的全过程;运营线负责融资、财务安排,运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线包括人力资源、物业、流程与信息、总裁办公室等;监控线则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以及党务工作。另外董事会办公室负责投资者关系,媒体关系和政策研究工作。
    2008年,万科战略与投资管理部和麦肯锡合作对万科中长期战略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部又和麦肯锡合作,对麦肯锡提出的战略进行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如针对万科由“3+X”模式(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区域和X城市)变为城市群模式,以及关于绿色、工业化、精益生产等问题,万科都会对组织架构进行适当调整。

2、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向与战略紧密结合
    人才战略随形势变化而改变。前两年房地产发展迅速,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万科在战略上选择更多地获取土地资源,因而需要融资。在人才引进上,更偏向引进融资方面的人才,例如来自投行、基金的人才。而2008年开始,房价停滞上涨,房地产行业需要依靠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溢价,设计、销售等专业服务人才成了万科寻找的目标。
    企业规模的变化也会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2007年,万科的销售额达到523亿,规模的扩张使企业需要引进管理过千亿级企业的高管。他们通常都来自跨国公司,深谙千亿级企业的管理之道。由于来自房地产之外的行业,因此他们的引入调整了万科看问题的角度。例如房地产流程,以前万科是站在房地产的角度看待流程;在引入宝洁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部总监陈东锋之后,则换了一种方式,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按流程管理的方法去管理房地产,得到很多新的启发和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面,2007年万科将企业的关键人才锁定为各一线公司总经理。根据行业形势和本身的经营方式,万科对总经理的要求从以往的工程、设计类人才转变为经营类人才,要求他们从经营的角度来规划、管理项目,实现经营最大化,并据此制定了新的领导力资质模型,而且通过领导力发展中心对他们进行评估和发展。

3、文化方面
    制度并不能够规定到所有的情况,因而万科更多地依靠文化来管理企业。例如未来的战略要求向“精益”转型,以往万科的管理相对粗放,比如楼盘的流程控制得不是很准确,方案调整有时会拖延工期。今年,人力资源部门的9个项目中3个项目采用了精益管理方式,旨在塑造流程型的企业文化。
    此外,万科计划利用6个西格玛的方法论培养100名绿带,并建立更加开放的知识传承平台,从文化上让大家养成沉淀智慧、分享知识的习惯,例如以往人力资源在核定季度奖金时总是遇到各种小问题,但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只为操作者本人所知,现在人力资源部统一将这些问题和方案制作成具体流程,并列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各分公司人力资源分享,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降低风险。

人力资源要前瞻性地考虑问题
    万科一直强调,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战略的有效期限越来越短,人力资源需要有很强的预见性,为战略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是说目前应该做的事情要能满足未来公司的战略需求。比如,公司大规模扩张,需要大量的人员储备,那么培训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各地分公司不可能花费高额的成本让每个员工都来总部培训,因此需要建立网络学院,通过IT系统推进培训的工作;如果储备速度跟不上,那么就需要通过从合作伙伴、从竞争对手那里引入成熟的人才予以补充。
    2001年万科发起“海盗行动”,从同行引进了30多位管理人才,包括执行副总裁、副总裁和分公司总经理等重要岗位,以补充人力资源,这为万科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6、2007两年,万科又展开了“007行动”,招聘来自外资企业的精英人才,万科现任的5个副总裁中有3个是从外企来的。此外,万科持续9年从中国TOP30的高等院校中招聘优秀学生,目前公司1/3的职员是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公司,在内部培养起来的。基于集团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和持续领跑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愿景,2007年万科着眼于国际化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提出的“新动力”海外招聘计划,并付诸实施,开始了人才国际化招募的第一步。
    当公司的业务策略过时或不清晰时,需要人力资源厘清思路。比如万科今年跟麦肯锡合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其实从2006年10月开始人力资源就开始这方面的策划,通过对组织、人员、文化的判断,资质修订等项目在和麦肯锡合作之前就已经完成。

战略的沟通
    万科通过多渠道,保证集团战略在员工之间的沟通。
   1、面对面沟通
    从惠普借鉴,集团总裁和基层员工的面对面沟通,万科总裁和8位执行副总裁、5位副总裁,每人每年必须完成6次这样的沟通,和员工一起喝咖啡、吃饭、聊天,了解员工的想法,收集员工反映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沟通公司将要进行的调整策略。
    2、“目标与行动”
    每年的集团全员大会,董事长王石和总裁郁亮都会到各地的分公司做巡回演讲,就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远景、基本的价值观,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且在沟通结束后,还会请员工在培训确认书上签字,表明自己已经进行了这样一个培训和沟通。
    3、绩效管理体系
    万科1999年开始研究平衡计分卡(BSC),2000年开始实行。BSC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和发展四个指标均衡的评价企业的发展,为万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而且BSC的指标设置会根据形势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例如BSC中要考核闲置土地的占用,要求土地快速利用,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低迷的情况下,却要求公司不能盲目开工,因为开工后会增加库存,因此就会减少BSC中的这一指标。而且,万科从惠普引进了POM(Process of Management)管理工具,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让每个员工都了解公司的战略,并据此进行季度和年度考核。
    4、其它方式
    当公司遇到需要全员沟通的问题时,由总裁发信让员工了解万科的态度和行动,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后,万科集团人力资源部及时抽调人员成立抗震救灾小组,就专门问题和员工沟通,并组织志愿者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而且针对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形势,人力资源部牵头组成过冬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策略和员工交流,让员工重拾信心。在万科网上杂志《万科周刊》上,有万科高层或股东不定期地发表文章或者写信,沟通万科近期的发展或战略。此外还有全员参与的视频会和BBS供员工表达意见。